鎂合金氧化技術:從微弧到復合氧化的進步之路
發布日期:2024-03-04 瀏覽次數:1294
在探索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的領域中,微弧氧化技術曾被譽為抗擊腐蝕的利器。該技術理論上能為鎂合金打造出一道堅固的防護壁。但實踐中,由于微弧氧化固有的電解工藝特性,導致鎂合金表面形成的多孔性膜層成為了腐蝕過程中的弱點。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建設以鎂金屬一體化為重點的青海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同時,工信部也發布了《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其中包含了擴大鎂加工產品出口等內容。在此背景下,潘復生院士提出了針對性建議,旨在促進鎂合金加工產業的發展,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加大政策支持、建立長效機制及整頓出口經營秩序等。
鎂及鎂合金在眾多領域均展現出其不可替代的價值,盡管其工業規模相較其他金屬尚小,但其影響力和發展潛力巨大,為相關產業鏈的穩定與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目前,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的局限性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克服鎂合金的天生腐蝕性和加工難度,目前主流的表面處理技術包括微弧氧化、陽極氧化、化學轉化、復合氧化以及電/化學鍍等。
在這一領域中,華清高科的復合氧化技術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該技術專為鎂合金的耐蝕性、耐磨性和耐高溫性等性能難題量身定制,不僅工藝簡單,適應性廣,而且能夠提供均勻硬質的膜層,顯著提升了鎂合金的使用壽命,其鹽霧測試時間更是高達1000小時。 通過華清高科的技術創新,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鎂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